关于协会
1988~1998年,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,亚洲“四小龙”纷纷在中国内地建离岸生产基地,深圳毗邻香港成了这次转移的重点。台商集中来深圳投资办皮革企业,港商在深扩大投资。
1991年,深圳市皮革鞋业商会(行业协会)成立,到1995年,其中港台资和外资占总资本金的41.6%。在此阶段,深圳皮革工业的产品进行了升级换代。
1988~1998年,深圳皮革工业形成了资金以港台资和外资为主,产品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生产格局。据海关总署和深圳市海关统计资料, 1993至1998年深圳皮革工业连续六年排在全国皮革行业大、中城市的首位。
到1998年,深圳皮革工业已基本建成鞋类、皮具箱包、皮革服装、原辅材料及皮制品部(配)件等产业要素基本齐全的完整体系。
1988~1998年,2000年商会更名为深圳市皮革行业协会。同年,深圳皮革工业出口总值达到19.96亿美元,占全国皮革工业出口总值16.95%,占广东省皮革工业出口总值的42.3%。
进入21世纪开始,鞋包、皮具与皮革工业都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。主要表现为:内销品牌极具放量,外销订单继续增长,粗放型加工生产逐步减弱,批发贸易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。以内资为主的企业不断扩大行业占比优势。
伴随着2007年国内鞋履品牌“百丽集团”在香港联交所的上市,鞋履及皮革行业进入到成长快车道。
2015年后,随着深圳土地成本的不断推高,人口红利的不断缩小,材料成本也在快速上涨,以及深圳市提出的产业结构优化、老旧工业区的腾笼换鸟,致使鞋包、皮具及皮革工业受到严重打击。加之作为传统制造业为导向的鞋包皮具行业,在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,不能及时适应市场、适应消费变化,从而导致行业企业的经营发展面临更多风险。
2015年开始,行业进入转型调整期。产业链开始分化,生产外迁内移,供应链收缩,品牌升级发展开始加速,产业链顶层模式发展初现成效。如鞋包品牌聚集、渠道品牌聚集,以及制造品牌留守、科技企业进入传统产业深耕等等,都预示着行业发展已经开始迈入数字化时尚产业。